三、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
听来的忘得快,看到地记得住,动手做学得会,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,学生直观操作可以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,使外显的动作,促进数学思考,把具体的感知上升为抽象的思维,实践证明,学生只有动手操作,学到的知识才会印象更深,掌握得更牢固。因此,教师要多为学生创设实践操作的机会,并提供丰富的材料,使他们亲身体验探讨问题和寻求结论的过程。例如,教学“同一时间里竹竿长与相应影长的商有什么规律时”,我设计这样的操作实践活动,将全班分成八个组,每组将竹竿垂直竖立在地面上,各组同时测量竿影长度,再测量竿长,然后汇报数据,填写表格,然后根据表中的各组数据计算出竿长与影长的商,教师指导学生观察结果,并说说自己的发现。通过对比结果分析,学生可以发现,在同一时间、同一地点,物体高度与影长的商事一定的,这样通过动手操作活动,使学生更加接近实际生活,也使学生学会了综合运用数学知识、数学思维方式、生活经验等去解决问题。
以学生的发展为本,提供给学生动手操作活动的空间和时间,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究,在探究中达到对知识的理解、掌握。
四、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习
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:“比较是一切理解和一切思维的基础。”这种方法是针对事物之间的异同点进行的探究,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,运用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正确认识数学知识间的异同关系,防止知识间的割裂于混淆,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概念。
例如,教学“质数和合数”时,先从1号开始给学生编号,然后让学生分别找出自己学好数的所有约束个书进行分类板书、比较,思考老师是以什么标准分类,学生通过观察比较,明确分类的标准和每个数的约数的个数:(1)只有一个约数的;(2)只有1个它本身两个约数的;(3)约数有三个获三个以上的。在此基础上,学生根据三类数的不同特点,自己概括总结“质数”和“合数”的定义,这样教学,学生的观察、比较等数学活动中,逐步形成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,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,同时也掌握了有效的学习策略。
教学时间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,这种新的教学方式能够充分兼顾到学生的个体特点,最大限度的挖掘每个人的潜能,张扬每个人的个性,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,学生不会有丝毫的枯燥、烦闷之感,相反情绪和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,他们寓学于乐,使课堂充满美感与生机。